POS机跳码是指商户在使用POS机进行交易时,系统将交易信息(如商户类别码MCC)篡改为与实际交易不符的类别,从而影响交易的手续费、积分、风控等,跳码行为通常由支付公司或代理商操作,目的是为了降低手续费成本或获取更高的利润,以下是POS机跳码的几种常见形式和种类:
MCC码跳码
定义:MCC码(Merchant Category Code)是用于标识商户类型的四位数字代码,跳码是指将高费率MCC码替换为低费率MCC码。
形式:
高费率跳低费率:原本是餐饮类(MCC 5812,费率0.6%)的交易被跳转到公益类(MCC 8398,费率0%)。
标准类跳优惠类:标准类商户(费率0.6%)跳转到优惠类商户(费率0.38%)。
影响:持卡人可能无法获得应有的积分,银行可能会怀疑交易真实性,导致风控降额或封卡。
地区跳码
定义:交易地点与实际消费地点不符。
【本地POS机办理网为您整理】
形式:
- 本地消费显示为异地消费。
- 同一笔交易在不同时间显示不同地区。
影响:银行风控系统可能认为交易异常,触发安全机制,导致卡片被冻结或限制交易。
商户名称跳码
定义:交易小票或账单上显示的商户名称与实际消费商户不符。
形式:
- 实际消费的商户是A,但账单显示为B。
- 商户名称频繁变化,甚至显示为随机名称。
影响:持卡人可能无法核对账单,银行可能认为交易存在风险。
时间跳码
定义:交易时间与实际消费时间不符。
形式:
- 交易时间显示为凌晨或非营业时间。
- 同一笔交易在不同时间重复显示。
影响:银行可能认为交易异常,触发风控机制。
金额跳码
定义:交易金额与实际消费金额不符。
形式:
- 大额交易被拆分为多笔小额交易。
- 实际消费金额与账单显示金额不一致。
影响:持卡人可能无法核对账单,银行可能怀疑交易真实性。
公益类跳码
定义:将标准类或优惠类交易跳转到公益类商户。
形式:
- 交易显示为学校、医院、慈善机构等公益类商户(MCC 8398、8062等)。
影响:公益类交易通常无积分,且银行可能认为持卡人消费行为异常。
优惠类跳码
定义:将标准类交易跳转到优惠类商户。
形式:
- 交易显示为超市、加油站等优惠类商户(MCC 5411、5541等)。
影响:优惠类交易费率较低,持卡人可能无法获得积分,银行可能降低授信额度。
虚假商户跳码
定义:交易显示的商户根本不存在。
形式:
- 商户名称和MCC码均为虚构。
影响:银行可能认为交易存在欺诈风险,导致卡片被冻结。
多商户跳码
定义:同一POS机在短时间内显示多个不同商户。
形式:
- 同一台POS机在不同时间显示不同商户名称和MCC码。
影响:银行可能认为交易异常,触发风控机制。
跨境跳码
定义:交易显示为跨境消费,但实际为境内消费。
形式:
- 境内消费显示为境外商户。
影响:银行可能认为交易存在风险,导致卡片被冻结或限制交易。
如何避免跳码风险?
1、选择正规支付公司:选择有牌照、口碑好的支付公司。
2、核对交易信息:定期查看交易账单,核对商户名称、MCC码、金额等信息。
3、关注银行通知:如果银行发送风控短信或电话,及时核实交易情况。
4、避免频繁大额交易:合理使用POS机,避免触发银行风控系统。
跳码行为不仅损害持卡人利益,也可能导致银行对持卡人进行风控处理,选择正规POS机和支付渠道非常重要。